国家将出台一系列政策向实体经济聚力发力

2019-12-09

实体经济始终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,是国民经济的命脉,更是国家综合实力和竞争力的重要体现。在召开的会议中,明确强调,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,必须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,把提高供给体系质量作为主攻方向,显著增强我国经济质量优势。业内专家表示,下一步,我国将在助力实体经济发展方面出台一系列政策,多措并举引导社会资本向实体经济聚力发力。


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,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、优化经济结构、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。报告首次提出“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”,这是跨越关口的迫切要求和我国发展的战略目标。

关于具体措施,报告指出,加快建设制造强国,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,推动互联网、大数据、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,在中高端消费、创新引领、绿色低碳、共享经济、现代供应链、人力资本服务等领域培育新增长点,形成新动能。

国家发改委主任何立峰表示,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还面临着不少矛盾和挑战,需要认真加以解决和应对。其中在经济方面,包括发展的质量和效益还不高,创新能力还不够强,实体经济水平还有待提升,生态环境建设任重道远等。

报告明确指出,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,必须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。

在迟福林看来,现代化经济体系包括五方面内容,即以高质量发展为核心目标,以产业变革为重点任务,以创新产业为战略支撑,以乡村振兴、区域协调发展为战略特点,以深化供给侧改革、完善经济体制、扩大开放为主要动力。

深化供给侧改革激活实体经济

振兴实体经济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要任务。要着力疏通结构梗阻,促进资源要素高效流动和优化资源配置机制,推动产业链再造和价值链提升,充分释放有效供给,着力满足有效需求和潜在需求,实现供需匹配和动态均衡发展。

完善金融体系服务实体经济

金融是实体经济的血脉,为实体经济服务是金融的天职,是金融的宗旨,也是防范金融风险的根本举措。金融要把为实体经济服务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,全面提升服务效率和水平,把更多金融资源配置到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,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和实体经济多样化的金融需求。

加强财税力度支持实体经济

要通过减税、降费、降低要素成本和各类制度性交易成本等切实减轻企业负担,同时也要激励企业自身内部降本增效。

扩大有效需求对接实体经济

要通过补短板、挖潜力、增优势,着力扩大有效需求特别是内需,倒逼实体经济转型升级,改善市场发展预期,提振实体经济发展信心。

优化发展环境助推实体经济

要进一步厘清政府和市场的边界,继续深化行政体制改革,健全完善市场体制机制,打造法治化便利化的营商环境,保障实体企业在公平公正环境中赢得国际竞争力。

据悉,下一步,发改委将重点采取以下几方面举措:一是要补齐发展短板,增加有效供给;二是要推进简政放权,减轻企业负担;三是要实施创新驱动,转换发展动能,培育良好的创新生态,提高创新要素对实体经济的贡献率;四是要化解过剩产能,优化存量资源配置。此外,还要完善包括金融服务、政府服务等在内的支持实体经济的服务体系,使实体经济发展更加方便、更有效率,为经济社会发展奠定更好的基础。

实体经济是我国作为经济大国的根基所在。我国由经济大国走向经济强国,需要实体经济做大做强做优。释放经济转型升级的巨大潜力,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,最终的成果需要体现在实体经济的发展上。

(本文由入驻中华金融门户网的作者撰写,除中华金融门户网官方账号外,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,不代表中华金融门户网立场。转载需要表明“转自中华金融门户网”,如不备注转载则需负法律责任。)


分享